校内新闻
招生信息 诚聘英才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隅
发布时间:2015-04-24 10:23:39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一隅

城阳分校高三语文组教师  高兴林

古代诗歌鉴赏从2002年开始入高考卷已经过去了12年了,考试的主要变化是题型的变化。过去用选择题考,设置4个选项,要求考生选出正误,放在第Ⅰ卷;现在各地均用简答题的形式考,只有北京卷仍保留一小题为选择题,其余题仍然设简答分析题,都置于第Ⅱ卷,考法与全国大致相同。

高考古诗鉴赏命题的基本特点是:

1、选择“浅易”的古代诗歌作为鉴赏材料。

纵观近年各地的试题,选题都是比较浅易的古代诗歌,生僻晦涩的几乎没有,先读后解是第一步。读懂了再做题,不能匆忙下笔。

2、重视对诗歌本身内容的理解。分析近几年的考题,可以看出,试题是从鉴赏的角度出的,但其基本的出发点是对诗作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作一定程度的鉴赏(以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为重点)。

3、细心品味语言,披文入境。艺术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诗言志。”诗歌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披文观诗,不仅在于疏通字句,更要把握艺术形象中包含的情感内涵。为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读懂题目。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例如读王维的《过香积寺》,首先要认定标题中的“过”是寻访,而不是“路过”;读张籍的《秋思》,由题目及诗中的“家书”,即可得知该诗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要了解作者。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戴复古的爱国诗等等。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细看注释。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后附2003年全国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后附2005年山东卷的试题),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把握题材。一般而言,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地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现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不满。思乡诗、闺怨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及妇女的忧愁伤感,羁旅诗则是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五要品味意象。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事物。把握意象,这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基本前提。比如2003年的试题,首先要求依据题干中有关“诗眼”概念的解说,确认“咽”与“冷”是诗眼;又要求“结合全诗”说明“为什么”,这就需要整合全诗。具体而言有三个要点:一是“咽”“冷”运用了比拟、通感的修辞手法,使景象更为生动形象,这是语言技巧层面的鉴赏;二是描绘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这是诗歌形象层面的鉴赏;三是表达出作者禅寂的心境和追求,这是思想感情层面的鉴赏。可惜的是,许多考生根本不注意从构成景语的因素切入,也就无法正确赏析,于是有不少这样的答案:“这两个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泉声和日色与危石和青松的关系,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与全诗的主旨相照应。”此类答案除了套话外没有一点有价值的“赏析”,自然得不到分。

六要观察细节。透过细节,可以挖掘诗中蕴含的情感。比如《秋思》一诗,撇开游子写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内容,只剪取家信即将发出时的一个细节,非常真切而细腻地表现了长年旅居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关切之情。

七要寻找“情语”。古诗中的抒情方式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可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等。

这里所说的“情语”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中的点睛之笔。答题时要先把这些关键词抓出来。把握了这些关键词句,便可触摸到诗人的情感脉络和价值取向,然后再根据题干的要求去组织语言答题就容易多了。这道题虽有难度,只要认真揣摩把握意象还是可以找到准确的切入点的。以下是两首典范的高考题,不妨一阅:

附:2003年全国卷诗歌鉴赏17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

【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2005山东卷16.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处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轨的极度悲愤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该诗前两句写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奔流的长江引出“万里愁”。“愁”什么,为什么“愁”,到了第四句才交代。而第三句正是前后连接的纽带,交代了是国家民族之仇,“最苦”二字翻出一层,写出了常人少有的一种心理,将自己的愁痛表现得无以复加,因而在全诗中最具表现力。

版权所有 国开教育集团 技术支持:鼎海网络 联系电话:0532-88385858 地址:山东青岛平度市青岛东路16号